《河南日报(农村版)》:一茬蜜瓜多赚十来万元

《河南日报(农村版)》,7月12日:第08版

一茬蜜瓜多赚十来万元

        本报讯(记者刘彤)
        一斤蜜瓜多卖两毛钱,赚得不算多。如果每亩增收2000多斤,每斤又多卖两毛钱呢?
        “相当于每亩多赚四五千元,对咱种植户来说这可了不得。”7月9日,兰考县蜜瓜种植户田德龙站在自家地头,一边招呼着装车,一边给记者算了笔账,“我种了二十多亩,算下来,这一茬能多赚十来万元吧。”
        正在装车的5万斤蜜瓜,是新鲜时刻月初预订的,每斤收购价1.8元。
        “三天前,来自郑州的客商,收购了5万斤;七天前,来自湖北武汉的客商,收购了2万斤。”田德龙介绍说,“我这瓜品质好不愁卖,收购价也稳定得很,都是每斤一块八,比别人至少多卖两毛钱。”
        田德龙的蜜瓜,比别人的好在哪儿?听到疑问,田德龙停下手中的活儿,转身钻进大棚,指着吊在藤蔓上的蜜瓜,自信地说,“咱的蜜瓜好看、好吃,每个瓜重量都在5斤左右,甜度、脆度、香味都非常好。”
        顺着田德龙手指的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排排蜜瓜个头一致、布纹均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进入丰收期,但植株十分健壮,丝毫没有颓势。
问及田德龙丰产丰收的秘诀,他抬起手伸出两根手指,说:“两点,一是梁专家帮咱改了土;二是在管理上,咱确实用了心。”
        田德龙口中的梁专家,指的是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梁慎博士,一个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增收动能的科研人员。
        “改土以前,这块地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蜜瓜生长。”田德龙介绍说,“营养跟不上,蜜瓜的个头就小,一般都是两斤多点,亩产勉强能达到3000斤。品质也不行,口感差远了,根本卖不上价。”
        去年,蜜瓜生产刚一结束,不服输的田德龙,向梁慎博士求助:“梁专家,你得帮咱看看,为啥一样的下功夫,咱的瓜没人家的好?”
今年春茬蜜瓜栽种前,梁慎博士专程来取了土样进行化验,根据化验数据对土壤进行了改良。
        “改土效果很明显,你看土壤湿润、疏松,几乎没有盐渍化痕迹,植株根茎也很健壮、须根较多。”田德龙随手扒开一株蜜瓜根部的土壤,向记者展示。
改土效果明显,花销大不大呢?“每亩投入千元左右,但是能增收四五千元,对于咱们种植户来说完全能接受。”田德龙表示。
        “实用、高效、少投入,才能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梁慎博士介绍说,“依托河南省重大科技创新示范专项,我们在兰考县开展了蜜瓜连作障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就是为了集成出防治盐渍化的技术路径。”
        梁慎博士认为,沿黄地区土壤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最重要的就是治理盐渍化,“只要能治理好,老百姓就会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