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農業只會聯想到耕田、收割等體力活,從沒想過農業能與高科技聯繫。」6月27日下午,「2023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中原行」採訪團走進河南省神農種業實驗室,豫港學子進入育種實驗室參觀學習,感到十分驚喜。作為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往往能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神農種業實驗室聚焦種業「卡脖子難題,圍繞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畜禽等優勢領域,由院士和中原學者領銜,組建5支核心研發團隊,培育優質糧種。讓中國的田野種上更多河南種子,端牢中國飯碗。
「我們既要解決一些育種重大的理論問題,又要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還要創新培育出重要的突破性品種。」神農種業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吳斯洋說,神農種業實驗室的種子研究和開發,主要圍繞着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減少病蟲害危害、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等方面展開。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種子培育,包括選育、雜交、基因編程、測量等,成功培育出多種高產、抗病、耐逆種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應用分子標記技術培育新品時間減半「沒有一個種子是完美的,就像人一樣,人無完人,種無完種。」神農種業實驗室副研究員齊學禮表示,以小麥為例,在選擇種子的特性時,一次只能針對一個特性去篩選,比如說有的種子種出的小麥產量高,但營養價值不高。因此育種優質小麥的過程十分艱辛漫長。「以前只用常規技術,一個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可能長達10年,但現在將分子標記技術應用於新品種選育,還應用單面體育種技術、快速育種技術等,大約5年就能培育出1個新品種。」齊學禮說道。神農種業實驗室在高產種子方面成果顯著,成功研發出多種高產種子,例如高產水稻、高產小麥等。這些種子具有高產、優質、抗逆等特點,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提高農民收益,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提供有力支持。芝麻新品種推動種植全程機械化在神農種業實驗室,豫港學子們還品嘗了香甜可口的芝麻糖、芝麻餅等芝麻美食。而這食品的原料,便是神農實驗室「芝麻團隊」應用國際領先科技培育出的優良品種。「在2012年,芝麻育種團隊培育了中國第一株轉基因植株,2020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棵基因編輯植株。」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苗紅梅說:「因為芝麻是小作物,在全球研究的也不多,所以我國芝麻遺傳育種水準在全世界都是位列首位的。」據了解,神農實驗室創製了芝麻抗病耐漬新品種5個,新育成芝麻品種4個,其中「豫芝NS610」更入選了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是中國首個抗落粒宜機收芝麻品種,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芝麻品種「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適於機收的技術難題,推動芝麻生產邁向全程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新時代。
《大公报》,7月4日A16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