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已至,万物复苏,我省小麦从南到北逐渐进入返青期。一方面气温的回暖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容易造成小麦冻害。因此,全省各地应根据苗情实际,以保墒、壮苗和防冻为核心,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为再夺今年小麦丰收搭好丰产架子。
一、目前生产形势和小麦苗情分析
由于去年小麦播种时底墒较足,加之各级部门重视,整地播种技术落实到位率较高,基本保证了一播全苗;播种至冬季又有多次雨雪天气,土壤保持了较足的水分供给;进入冬季后,降温持续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好,冬季冻害发生轻,同时有效抑制了越冬旺苗的的形成。因此今年我省小麦苗情普遍较好,据各地农业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我省麦田一、二类苗比例在85%以上,部分地市在90%以上。
今年我省小麦苗情突出表现为群体结构合理,根系发达,个体健壮,地上地下生长协调。但由于去年冬季降温早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部分晚播麦田群体偏少、苗龄偏小、长势偏弱,播量过大的麦田个体较弱;个别旋耕整地的麦田由于失墒快,有发生春节干旱和冻害的隐患;冬季降雨较多、病虫害越冬基数仍较高,春季病虫害仍有大面积发生的的可能。总之,苗情总体形势较好,田块之间仍有差异,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小麦春管仍不可掉以轻心。
二、具体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目前苗情实际,今年河南省小麦春季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分类管理,按不同苗情长势,促控结合,保证水肥供给;以“促根增蘖,壮蘖保穗,稳穗攻粒”为技术路线,防灾减灾夺丰收。
(一)强调分类管理,科学肥水运筹
一般麦田,对于一类苗(亩群体80万左右)要以控为主,保苗稳健生长,第一次肥水推迟到拔节期,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亩施尿素15公斤。对二类苗(亩群体60万左右)促控结合,在起身期结合浇水重施起身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类苗(亩群体45万以下)麦田管理以促为主,追肥分两次进行,春季施1次返青肥,追施尿素8-10公斤,促进春生分蘖成穗;拔节期结合浇水,可亩追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旱地麦田,以保墒增温、促苗早发稳长为目标,一般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趁墒(雨)每亩追尿素8-10公斤,促进春生分蘖生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淮南稻茬麦区,以排涝降湿为核心,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季连阴雨导致湿害、渍害发生,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个别旺长麦田,春季可采取早中耕、深中耕、镇压或在小麦起身期采取喷施多效唑、壮丰胺、矮壮素等化学调节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旺长,防止小麦生育后期发生倒伏。旺长麦田一般情况下不再浇水,可在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肥水管理。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防春季冻害
春节温度回升快,同时起伏变化也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于前期生长偏旺的麦田,要在寒流来临前,采取浇水、喷洒防冻药物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小蘖成穗,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及时灭草,预防春季病虫害
如果冬季没有除草,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在气温稳定在6℃以上,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化学除草。农民朋友要认真了解除草剂的成分、浓度和操作规程,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合适对路的除草剂,同时避免发生药害。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多发时期,加强监测预报和早防早治是春季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要重点监测春季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吸浆虫和蚜虫等,及时防治。返青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可用50%井岗霉素水剂,每亩200-250毫升,兑水50-70公斤,及早进行防治。对小麦条锈病,4月下旬和5月初要普遍进行喷药防治;对小麦吸浆虫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两个关键环节,在蛹化盛期每亩用3%林丹粉或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制成毒土,将毒土顺麦垄撒施,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随着气温的升高,密切注意蚜虫、吸浆虫的危害,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实施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综合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抑制条锈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013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