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11月18日:A2综合新闻
院县合作结硕果 脱毒红薯效益高
本报讯烤红薯、红薯面、红薯干、红薯凉粉、红薯粉条……11月15日,在西华县奉母镇,来自全省各地的“薯粉”大饱口福。当天上午,西华县首届红薯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在开幕式上,不仅展示了红薯美食,而且介绍了省农科院和西华县院县合作项目脱毒红薯示范成果。经田间测产,脱毒红薯增产效果显著,推广意义重大。
在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田间一辆辆红薯收获机来回奔走,种植户正在将红薯装袋。在红薯文化节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瞬间被放置在现场用红薯加工的美食所吸引,红薯粉做成的凉粉,香气四溢;热乎乎的烤红薯,甜到了心里。
奉母镇位于西华县西部颍水河畔,近年来立足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薯、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其中,河南佳宇农业有限公司以1.5万亩优质红薯原料为基地,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生产的“奉母”粉条,极大地推进了奉母镇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红薯种植区域扩大,红薯病毒病逐年加重,特别是复合病毒病SPVD可造成红薯植株矮化,叶片畸形、褪绿等,减产一般在80%以上,甚至绝收,对红薯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省农科院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建设依托单位,植保所张振臣研究员是甘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张振臣研究团队培育出了系列脱毒红薯新品种,并研发集成了一套红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作为院县合作共建单位,省农科院植保所针对当地这一情况,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立即组成专家组实地考察。
团队成员乔奇博士谈到,针对奉母镇红薯生产现状,他们指导种植户采用目前防治红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示范种植优质高淀粉型脱毒商薯19等脱毒品种。同时,专家指导种植户加强苗期病毒病识别,防止病苗进入大田。另外,专家还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采取一系列防虫防病和肥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管理措施,今年项目实施区域种植的红薯没有危险性病毒病SPVD发生,其他常见病害也得到有效控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省测产专家组组长、漯河市农科院副院长李建国组织专家组对百亩商薯19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夏薯平均亩产2719.16公斤,春薯亩产4263.08公斤,单产高于未脱毒普通红薯10%~15%,增产效果明显,同时红薯光滑圆润,商品性好,品质优。
红薯文化节的承办单位河南佳宇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恩告诉记者,目前双汇、丹尼斯等省内知名连锁超市对当地种植的脱毒红薯全部订单收购,产品供不应求。公司通过流转耕地、雇用困难户,免费提供脱毒薯苗和技术,高价回收产品,带领当地78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明年,当地脱毒红薯种植面积有望扩大到5万亩,辐射带动艾岗乡、田口乡、西华营乡等周边乡镇群众共同致富。
据参加文化节的省农科院加工所张康逸博士介绍,目前加工所正在帮助当地开发红薯叶系列保健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使院县合作项目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也为当地政府定点扶贫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