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与涉农产业在全美GDP与就业中的地位 
    本文依据美国经济学者William Edmondson 在“食物与纤维系统——经济的重要组成”一文中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再用《国际统计年鉴(2004)》中美国GDP、一产增加值等数据对其进行修正。经计算、分析,美国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很低,仅为1.39%(2000年,下同);一产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亦低,为2.57%。涉农产业在GDP中的份额却很高,为13.5%;其从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更高,达到19.1%。
农业与涉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从业人员所创造的本产业增价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4%、73%。然而,不同涉农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食品加工与制造业最高,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6%;其次是其它制造业和涉农服务业,二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0%左右;涉农运输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农业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略多,但仍与涉农商业大体相当,比纺织业略高,比餐饮业高65%。餐饮业劳动生产率最低,可能与其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关。
二、农业与涉农产业的数量关系
美国农业与涉农产业增加值之比,2000年为1 :8.7。即农业每产出1美元(增加值),就拉动了二、三产业生产8.7美元(增加值)。美国农业与涉农产业从业人数之比,2000年为1 :6.4。即一个农业劳动力,拉动了二、三产业6.4个就业岗位。
三、美国涉农产业的构成
美国涉农产业的主体是涉农商业(批发与零售)、涉农服务业、食品加工与制造业、餐饮业。
1.产出的主体  涉农商业和服务业,食品加工与制造业,餐饮业,此4业在涉农产业中对GDP的贡献最大。涉农商业和服务业在涉农产业增加值中的份额最高,均在28%以上,二者合计约占60%;食品加工与制造业、餐饮业次之,均为13%以上,二者合计占1/4多。此4业合计占84.2%。
2.就业的主体  涉农商业、餐饮业和涉农服务业,此3业是涉农产业就业的主体。涉农商业份额最高,占37.5%;其次为餐饮业,占29.5%;涉农服务业第三,占15.6%。
四、美国农业和涉农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
1.美国GDP的年增长中,4.5%是靠非劳动投入贡献的。
2.一产增加值增长18.3%的同时,农业劳动力减少了15.0%。说明此10年期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9%,平均年递增3.73%。
3.涉农产业的变化
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排在前3位的产业依次为涉农服务业、食品加工与制造、涉农运输和商业。涉农服务业平均年递增6.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7%;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年递增4.65%;涉农运输和商业均高于3.80%。
    就业增长最快的前3个产业依次为涉农商业、餐饮业和涉农服务业。从事涉农商业人员年均增长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餐饮业人员年递增1.1%,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涉农服务人员年均递增0.7%。
纺织业和所有涉农制造业的就业人数都减少,平均年递减2.2%~2.4%。值得强调指出,此3业的增加值同期均增加,尤以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增幅最大;说明该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7.1%,较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快近1倍。
(作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文化)
市场预测            我国棉花市场行情形势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每年对棉花的需求在800万吨左右,其中纺织用棉在750万吨左右,纺织品的出口,占据我国出口贸易额的40%,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创汇商品,而我国的棉花生产量只有500~600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每年我国需要进口棉花200~300万吨左右来弥补缺口。尤其是2005年,一方面是棉纺织品出口配额的解除,化纤产品的涨价,拉动了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2004年年底棉花价格的下跌,植棉农民大幅降低植棉面积,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植棉面积减少20%左右。而实际棉花面积减少的更多。
鉴于此,2005年春节刚过,籽棉棉价以0.95元/kg一路上涨,到8月份,全国各地棉价普遍在1.40元/kg以上,局部棉价在1.50元/kg左右。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广大棉农错失了棉价上涨带来增加收入的良机,那么,2006年棉花形势如何?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1.棉花市场缺口进一步拉大
据农业部发布的2005年棉花生产统计资料统计预测,2005年全国植棉面积在6400万亩左右,棉花产量500万吨上下,又加上5月份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北疆局部遭受冰雹袭击,7月份台风“麦莎”袭击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棉花受灾严重,棉花进一步减产已成定局。与之相对应的棉花需求方面,中国与欧盟谈判达成每年以8%~12.5%的纺织品出口增长,到2008年全面放开,纺织品出口的增加,将有力的拉动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而棉花的替代品化纤由于石油价格进入历史以来的最高价位,化纤产品价格飞涨,将迫使纺织企业增加对棉花的需求,另外,棉花又是国家战略储存物资,由于前两年自然灾害多,棉花价格大幅涨跌,国家储备棉始终处于临界水平,棉花形势的好转,也将加大国家对储备棉的采购,从而进一步拉大我国棉花需求的缺口。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的棉花需求缺口将在250万吨以上。2006年若不增加植棉面积,缺口将近一步拉大。
2.棉价上涨空间大,上涨幅度将趋于理性
    由于我国棉花需求缺口进一步拉大,2005年棉花减产已成不争的事实,可以确定2006年棉价上涨空间非常大,并且棉价会出现一个理性的上涨现象。其原因是,2003年棉价像过山车似的涨落,教育了棉花收购企业,并且套牢了投机棉商。2004年的棉花市场如止水般的平静可窥一斑,特别是2005年从4月份开始棉价以0.95元/kg一路小幅上涨,到8月份棉价上涨至1.40元/kg,局部达到1.50元/kg。另一方面,郑州棉花期货交易中心在2005年5月份的期货交易量达到了与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交易量同等的水平,这将有力的引导我国棉价朝着一个理性的方向发展。综合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2005年棉花生长指数,中国棉花信息网公布的棉花价格指数及郑州棉花期货交易中心棉花指导价可以推测,2006年籽棉棉价在1.25元/kg的基础上,将有充足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2006年我国棉花市场整体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棉花价格平稳上涨的大好局面,广大棉农应扩大种植面积,抓着棉价上涨带来的增加收入的机会,同时提醒广大棉农在选用棉花种子时谨慎行事,选择专业化的公司,可依赖的品种将是抓住机会的保证。
美国农业与涉农产业